欢迎访问广西时报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红楼梦》退出高考?新闻传疯了,真相是这样

从 22 日晚上到 23 日白天,多条新闻在各大家长群和朋友圈疯狂刷屏。

标题都非常震撼。比如,“《红楼梦》退出高考语文”“2026起北京高考《红楼梦》不单独设题”。

就连很多语文老师对此都非常关注,“毕竟,如果北京高考不考红楼梦了,那肯定是个极其重大的语文考查调整。”

但10月23日下午,“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声明,称该消息为不实消息。


图源:“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声明内容如下:

10月22日晚间开始,部分媒体发布了关于北京高考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调整的消息。对此,北京教育考试院作如下声明:

网传内容为不实信息,北京教育考试院没有发布对北京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调整的相关内容。北京高考语文学科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2025、2026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范围不变。

那么,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媒体报道里说的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调整是什么?这个事跟咱们四川的考生有没有关系呢?



在媒体此前的报道里,是这样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整本书阅读考查方案将调整。自2026年起,《论语》《红楼梦》不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查;继续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安排整本书的考查,范围为《红楼梦》《乡土中国》。


好多家长搞不清这里说的“整本书阅读”是什么。这可是此前高考语文卷中的重要板块,分值足足10分,考查范围为《论语》和《红楼梦》。不过,每年考查的书目并不固定,有时只考其中一本,有时两本同时出现在考题中。


按照媒体当时的报道说法称,调整后,该板块所余的分数中,4分放入语言基础运用题中,6分放入文言文、现代文等阅读板块。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我们在 23 日一早就在密切关注此事,并且还请教了成都的多位语文名师。

针对媒体此前广泛报道的说法,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唐旭洲此前也谈到,四川新高考的整本书阅读主要为两本书,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没有单独命题。这就与北京卷有所不同,因为北京卷是会有一个专门的整本书阅读板块考查,因此,即使调整,对四川考生的影响非常小。

同样也是树德中学语文教师的肖敏认为,北京卷的趋势变化肯定是一个风向标,但北京卷和全国卷并不会完全统一,“全国卷一直没有单独板块考查整本书阅读,如果北京卷进行调整,那就变成和全国卷一样了。”

一位目前承担高三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提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去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从经典当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在她看来,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推动力,但每个人的阅读并不完全是依靠考试来推动的,即使取消,也不能完全说不阅读经典书籍。



如同老师们所说,不管考查形式怎么变,但是经典的阅读,肯定有益无害。以《红楼梦》为例,在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科目当中,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入选高考作文题。



对于这个作文题,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原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一凡就提了一条很重要的建议:学生一定要培养好的日常阅读习惯,才能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就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来说,程老师认为,有四点启示值得其他还没到高考阶段的中小学孩子注意: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新课标也强调了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为以汉字、书法、成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等,以及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加强阅读,厚积薄发,加强广泛的阅读,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特别重视“整本书阅读”。在部编教材必修上下册中,将《乡土中国》《红楼梦》纳入了“整本书”必读内容。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建构自己的话语系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善于思辨,带着思考去阅读。需要学生走进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之关系,拓展思维的宽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厚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注意学习和生活的对接。新课标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除了借助阅读来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话语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与实际生活发生联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西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