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小学期末考试试卷引发热议。其中,有几位家长的评论比较耐人寻味,比如“小学生像在考公务员”“数学卷好像考语文”“语文学霸变‘学渣’”。言外之意,现在的考试题目越来越活,看似简单、实则很不简单。引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平时想“卷”,都找不到“卷”的方向了。
一张试卷,几多热议。今年的小学试卷之所以成为家长群里的“爆款”,原因在于本次期末考是北京市中考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也是北京进入“课程改革年”的首次大考。家长们通过分析试卷的难度、题型、考查重点等,既能预测未来的命题趋势,也在考虑进一步的应对措施。试卷,是指挥棒、是信号。
事实上,家长们已经可以从近几年的北京教育热词,来研判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比如“减负”“中考改革”“校外培训机构”等。但如果站在更辽阔的视野观之,这些教育热词里还应该包括“核心素养”“评价制度改革”“新课标”“高中登记入学”“教育强国”……
立德树人,素养为先。从过去的“知识导向”转身为当下的“素养导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就学生学习而言,过去靠死记硬背、拼命刷题来应付考试和获得高分的方法越来越不灵了,素养导向下的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今年的考试形式更加灵活、题目更加综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有精度和细度,更要有广度和深度。
“双减”之下,教育生态重塑。对国家和社会来说,目前正处于教育的“变革期”,而对家长来说也可能是“阵痛期”。家长对试卷的认知,折射的是学校教育及孩子未来的深层焦虑。那么,这种焦虑何处安放呢?
试卷不是潘多拉魔盒,考试也只是考试而已。家长首先对考试本身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它作为对孩子学习的一种诊断,作为调整学习方法的一个依据。对于考试释放出来的信号,既没必要杯弓蛇影、也没必要渲染放大。认清当下的教育改革趋势,顺适而为,帮助孩子做好学习规划,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改革是综合的,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教育部近几年发布的教育政策文件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解决很多深层次问题,考试评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提高育人质量,是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如何提高育人质量?首先要克服过程的弊端,尤其是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
搞题海战术得高分的“捷径”,很可能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还有一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培训班,学生学得苦、家长陪得苦。在目前的考试评价体系中,这些做法都有可能适得其反。家长要做的,是跟老师好好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而不是盲目地学、跟风地“卷”。
北京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前基础教育阶段强化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今天,还要让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思维品质。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换言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为“素养”而教,学生是为“素养”而学,考试是为“素养”而评。考试评价作为教育教学变革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今年的期末考试,只是一个开始。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放下“伪焦虑”,提升“真素养”,孩子才能在教育中拥抱繁花似锦的春天。在学习上,我们关注孩子是不是乐学、会学和勤学;家长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的眼界有多宽,孩子的成长空间就有多大。当我们不再为分数而“内卷”的时候,家庭教育的格局或许会别有洞天。
文字:韩淑萍(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副研究员)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